Chinese English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专家观点
从“中国样本”到“中国方案”,神州医疗助力医学机器人卫生技术评估队列调查(SMART)项目顺利开展
2025-11-12 分享:

近日,新华网对“医学机器人卫生技术评估队列调查(SMART)”项目核心推动者、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进行专访,SMART项目是一项基于本土真实世界数据验证手术机器人临床与经济价值的研究,对中国医保支付改革、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精准循证依据,也对全球医学机器人专项研究形成可借鉴的“中国方案”,极具实践价值。

专访全文如下:

“中国样本”正破解医疗创新密码——专访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

新华网上海11月10日电(史依灵)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医疗健康领域的一项“医学机器人卫生技术评估队列调查(SMART)”引发业内对基于本土真实世界数据验证手术机器人临床与经济价值的探讨。

这项由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2023年联合发起的研究,目前已覆盖全国7大区域、17家三甲医院联合参与的临床多中心、纳入1200位受试者,其聚焦临床需求迫切的低位结直肠癌等适应症,系统开展手术机器人与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正搭建起医学机器人评估的“中国样本”。

“希望通过在中国本土真实世界里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数据的收集以及科学的评估,得出使用手术机器人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的利弊,帮助我们做出关于手术机器人真实价值的判断,为国家医保支付改革、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坚实的循证医学依据。”谈到启动SMART项目的初衷,该项目核心推动者、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

“手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在医学领域集成度最高的应用场景,但其高昂的费用与实际价值的匹配度,需要有真实世界数据。”刘国恩说,医疗技术的验证必须扎根具体医疗场景与人群特征,中国在这一领域具备全球独有的优势,“我国庞大的患者基数、分布均衡的顶级医疗资源,以及民众对优质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开展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天然土壤。”

刘国恩直言,当前全球尚未有同等规模的医学机器人专项研究,SMART项目不仅有望为我国医保支付改革、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精准循证依据,更能形成可被全球借鉴的“中国方案”,让中国医疗创新研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如今,在临床上,手术机器人已初露锋芒。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其凭借裸眼三维立体视野、灵活机械臂等技术特点,破解了复杂手术中的精细操作难题,既减少了患者术中损伤,也减轻了医生体力负担,有助于延长外科医生职业黄金期。

刘国恩认为,从卫生经济学视角来看,手术机器人的价值远超技术层面的突破,而是对医疗体系与民生福祉的深层重塑。“这类技术能缓解我国优质医生资源稀缺的困境,通过远程协作或技术赋能,边远地区患者有望接触到顶级医生的手术服务,还能大幅缩短年轻医生成长周期,加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采用“学术独立牵头、产业协同支持”的创新模式。由北京大学主导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全流程,直观复星等企业通过捐赠形式提供资源支持且不干预研究进程。在刘国恩看来,这是平衡研究客观性与实践价值的关键。“北京大学全程主导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确保学术严谨性不受干扰;直观复星等企业以捐赠形式提供资源支持,不介入研究进程,这种‘各司其职、良性互动’的模式,既保障了结论的科学性,又让研究更贴近临床实际需求。”刘国恩表示,这种协同模式不仅适用于医学机器人领域,更为我国医疗技术评估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刘国恩透露,SMART项目首批研究数据预计将在明年逐步发布,相关成果将通过国际学术平台向全球分享。

神州医疗作为SMART项目的CRO服务方,协助统筹项目进度规划与落地推进,保障各阶段目标按期达成。以数据驱动临床高质量研究,神州医疗正通过精准的数据采集、高效的数据处理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夯实数据基础,为SMART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关键支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