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English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专家观点
聚焦两会|卫生健康领域的四大关键词
2023-03-07 分享:

从春天出发,向未来起航,中国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今年的两会上,医疗健康依然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之一,数据、智能等关键词频繁、反复地出现在两会代表的提案之中。在全球加速迈进数字化发展快车道、特别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和挑战全球医疗卫生体系的大背景下,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受到两会代表们的重点持续关注。


关键词一:“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完善我国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关注重大慢病的专病数据库建设,并带来了《关于完善我国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系统的提案》,建议:

第一,建立国家级重大慢病专病数据库。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优先选择影响国民健康的部分重大慢病,建立国家级的重大疾病专病数据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和规模化地收集专病信息。

第二,建立专病数据集标准,加大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国际普遍应用的医学术语体系并纳入到重大疾病专病数据库应用中,建立统一采集数据标准,为实现不同重大慢病专病和其他来源的数据在数据库平台上存储、对接和应用奠定基础。各部门联合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与统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三,整合多部门数据,探索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在政府层面,制定配套制度并完善相关法律,由政府主导梳理和完善健康医疗数据目录,将大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分地域和分专业的编制。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例如社保局、疾控中心、卫健委、医院、社区等),解决整合数据平台中的技术壁垒、行政阻碍。多方共同制定专病数据库的管理规范,规定各方义务和权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赵宏:建议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进健康医疗数据共享

针对全民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赵宏建议,尽快出台健康医疗数据实施细则,在数据共享上制定数据共享应用的全流程管理办法,为地方实施提供依据,在数据审核上制定健康医疗数据分类分级标准,综合数据等级、使用用途等要素,制定公开、客观的评价标准。在使用方式上,要及时评估合理利用数据的安全技术,探索“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远程数据共享,提升研究者的工作效率;在数据跨境等法律法规持续完善的同时,也需及时发布指导意见,支撑科研成果跨境交流等活动开展。

他还建议,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应用。希望从政策上鼓励医疗机构、科研院校、药械企业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应用,构筑良好的健康医疗数据协作生态环境。


关键词二:“智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

卫生健康现代化是“必答题”,需要在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的工作重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建议,不断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积极开展远程医疗、远程培训等,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姚建红也建议,完善现代化、智能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


关键词三:“数字医疗”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陈椿:实施国家数字卫生战略,推动康养行业数字化发展

为更好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高质量发展大健康产业,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健康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陈椿提出多点建议,其中两大点为:一是实施国家数字卫生战略,探索“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模式。明确我国数字健康治理目标,梳理相关业务逻辑,达到数字健康医疗的安全、无缝、保护和普惠、均衡、共享的目标,建立包括患者赋能、预测分析、卫生人力、交互操作性等四个维度的数字健康指标,并据此进行管理。

二是推动康养行业数字化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慢性病发病率持续处于高位,发展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应加强健康老龄化数字赋能,推动康养行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更加扁平化、透明化、便捷化的健康数据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开启定制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升健康管理、康复照料、护理看护等养老服务质量。普及远程医疗、远程保健、电子病历应用、可穿戴医疗设备、互联网健康数据分析,加快数字药品研发,提倡健康消费,提升人的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加强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产业的高端化应用,注重发展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机器义肢、人造器官等,以便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群、失能人群。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林:发挥我国数字经济优势,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数字医疗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数字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林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数字医疗发展仍然缺乏高位引领,创新中心集聚度不高,数据资源、技术资源和产业链资源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尚未建立,人才瓶颈等较为明显。为此,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卢林根据调研结果形成建议《发挥我国数字经济优势,促进数字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卢林认为,如果医疗行业能够充分利用我国数字经济的优势,优质医疗资源就能得到更好的下沉。他建议,制定我国数字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融合的数字医疗产业专项规划。实施容缺、容错、容新的监管模式,以产业基金、科创基金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在卢林看来,努力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惠及广大患者,实现我国数字医疗的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卢林强调,人才缺口也是数字医疗领域亟待关注的问题。早在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对此,卢林建议,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数字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而言,就是整合政府、院校以及行业资源,鼓励高校增设基础医学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专业课程,探索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建设数字医疗学科,培养专门产业人才,以数字链推动人才链优化升级,以数字化融合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打造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才治理体系。同时,还要做好各级干部数字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加快培育懂部门业务、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化改革人才。


关键词四:“临床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营造支持创新临床研究的政策环境,激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如何激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是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她认为,医疗技术的突破,临床研究的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孵化、智慧医院的建设、医院文化的培育,都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她建议,营造支持创新临床研究的政策环境,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的规划中,明确发展方向,引导整体布局,推动创新变革;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提高科研成果的使用效率;加强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建立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实现临床研究区域化协作与共享;建设高标准伦理及遗传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医院间和区域内的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机制。


(来源:医师报、人民网、中国卫生杂志、中国报道)


TOP